2022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每日一练(5.17)
- 时间:
- 2022-05-17 10:13:20
- 作者:
- 戈老师
- 阅读:
- 来源:
-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
1.徐老师收集易拉罐、一次性筷子等废旧材料,制作了“易拉罐搭档压力锅”的蒸汽轮机模型,也收入了其主编的《初中科学实验创新和疑难解决》一书中。希望通过非常简易的小试验,帮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说明徐老师具有( )。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启发引导能力
1.【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其中,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是因为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或者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如老师学习农业知识、地方戏曲,将知识融入课程中。反之,老师不可以“教死书、死教书”。题干中,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他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创造的能力,这体现了教学资源开发能力。A项正确。
B项: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很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程序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因为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人生的引路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晓军向老师报告:“安安偷看我的试卷。”老师说:“安安怎么会偷看你的试卷,她的成绩比你好。”晓军红着眼睛坐在座位上,无心考试了。该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没有做到公正待生。做出此评判的依据是( )。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根本目的
B.因材施教是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C.教学相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特征
D.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2.【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偏向了成绩好的安安,而批评了成绩差的晓军,体现了老师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因此,D项正确。
A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题干中并未涉及这一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题干中并未涉及这一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3.【参考答案】
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我看来,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塑造未来花朵的时代重任,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所以,要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生只为一事来,她用仁爱之心为学生点亮求学之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组委会给支月英老师的颁奖词。从1980年开始支月英老师已经扎根山村40年了,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也正是因为支月英老师的仁爱之心,才让许许多多的大山孩子继续他们的求学之路。
舍己为人,他用仁爱之心为学生争取生的希望。在天花板即将坠落,砸向学生们的那一刹那,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将学生紧紧地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在他的保护下,学生们成功获救,可是谭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谭老师用生命诠释了师德的意义。因为谭老师的仁爱之心,才让学生们有了生的希望。
兢兢业业,他用仁爱之心为学生传道授业。东南大学教授王珂的一段经历,引发网友热议。因受台风“山竹”影响,王珂老师准备乘坐的航班取消,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他从广州打车700多公里奔赴长沙机场,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南京,赶上了第二天的课程,网友纷纷点赞其为“中国好老师”。王老师也正是用他的仁爱之心,将教师这个职业书写的熠熠生辉。
“如果说教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爱就是这幅画的底色;如果说教育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爱就是这首歌的基调。”从坚守教师岗位三十多年、照亮大山深处孩子梦想的支月英,到危急时刻舍己为人、自己却再也没能醒来的谭千秋;还有不肯耽误学生一节课的王珂,正是这些老师们,用仁爱之心共同绘就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底色。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4.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维生素B2的功能与作用。维生素B2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患口角炎只是机体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一个临床表现。缺乏维生素?还可患舌炎、唇炎、角膜炎、睑缘炎、脂溢性皮炎,以及阴囊炎和会阴炎等,且口角炎还常表明机体同时有其他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如不及时补充,将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B项正确。
A项:维生素A缺乏病又称蟾皮病,是一种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干燥和粗糙,四肢伸侧圆锥形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和软化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维生素C缺乏病,又称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5.【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心理辅导中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具体操作方法: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时,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出现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题干中,小明每次发言之后老师都给予表扬,这是对小明勇于发言行为的强化,运用了强化法。A项正确。
B项: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作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控制法是促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行为和情感的治疗方法,重点学会自我控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朴,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具体操作步骤包括:①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②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③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地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B.后天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6.【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选项A,即使有较好的遗传素质,如果没有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人努力,是不会得到充分发展的,所以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项B,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个体主观能动性。故此项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
选项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方仲永天资聪颖,5岁就能作诗,后来却“泯然众人”,说明遗传素质只是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他却没有得到好的发展,故这里并不凸显遗传的作用。
选项D,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题干中并没有明显体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排除该选项。
题干中强调的是“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从而使方仲永“泯然众人”,这明显体现了后天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7.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7.【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选项A,人的生长的发育,及其他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营养物质,是人从外界摄取需要的养料以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选项B,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C,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狼对于狼孩的影响属于自然环境影响的一种。
选项D,在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由此可见,狼孩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性刺激。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8.格赛尔的双子爬梯实验反映了( )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动作训练
D.社会环境
8.【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的辨别。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等。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C选项,在动作研究的早期,动作被认为是个体发展的代表性领域。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动作发展是由生物学上的神经成熟情况决定的,而神经成熟的顺序取决于遗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的动作发展就是按这个时间表所规定的顺序有规则地、连续地进行的。对于动作发展,格塞尔认为个体动作的发展是以其大脑、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关节组织在结构上的完善为自然前提的,生理成熟主要为动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可能性。
D选项,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9.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持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
D.国家利益
9.【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提出来。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故本题选择C。
A选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认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B选项,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认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
10.( )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
B.行动研究
C.叙事研究
D.实验研究
10.【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故C选项正确。
选项A,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
选项B,教育行动研究法,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选项D,实验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以上就是2022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每日一练的相关内容,更多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如报名时间、报考指南、考试时间、考试大纲等,欢迎访问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在线咨询客服老师,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全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