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每日一练(5.23)
- 时间:
- 2022-05-23 09:24:17
- 作者:
- 戈老师
- 阅读:
- 来源:
-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
1.王老师作为班主任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时常和学生谈天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诉求,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王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改中哪种教学观( )。
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包含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四个方面。关注人的教学理念表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中,王老师重视每一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时常和学生谈天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诉求,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体现了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D项正确。
A项: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表现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开展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表现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表现为教师应做到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江苏省苏州市某校多了一门好玩的课程——《英华农场》课程,学校通过与苏州农校合作,为学生建立校园农场,但是生物教师郭老师认为参加农场课程会耽误生物课知识的学习,影响中考,不愿意带学生去体验。从教师观来看,郭老师的行为违背了( )。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题目中郭老师只认为教授生物知识重要,不愿意带领学生去参与农场课程,是典型的学科本位。B项正确。
A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可以让教师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张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剧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张老师的做法( )。
A.优化了教学目标
B.优化了教学条件
C.优化了教学过程
D.优化了教学资源
3.【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理念中素质教育观的内容,重点考查教师观的知识。教师观指出,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发生改变,即: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民主、尊重;在对待自我上,重视终身学习与教学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在对待教学过程上,重视引导和启发。结合本题,张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了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张老师的做法合理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故正确答案为C。
4.案例分析
材料:王芳老师在一次学校的教师大会上做出如下四点总结:
第一,我深知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如果一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接受的不好,那么我们应该尽快找到问题,调整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或者改变课堂现有的组织形式。第二,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羞辱讽刺学生,应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底线。第三,我深知如果想带好一个班级,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和班级的各学科老师打好配合,只有老师们齐心协力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第四,我深知作为教师应时刻探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带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体验。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王芳老师的行为。
4.【参考答案】
材料中王芳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首先,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王芳老师认为在学生接受的不好时,我们应尽快调整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或者改变课堂现有的组织形式。这体现了教师在积极的优化课程,做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其次,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王芳老师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羞辱讽刺学生,应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体现了尊重和赞赏。
再次,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中,王芳老师认为如果想带好一个班级,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和班级的各学科老师打好配合,只有老师们齐心协力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体现了教师与其他教育者是合作的关系。
最后,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王芳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应时刻探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5.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她送往医院
B.让她躺下,垫高头部
C.让她休息一下,不用特别处理
D.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5.【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小学生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如果在锻炼中发现有学生中暑,应立即中止锻炼,首先将病人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的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让其服用一些人丹或十滴水等药物。对中暑较严重者,除采取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在其额头、腋下等,同时用凉水反复擦其身,并配合扇风进行降温。如果病人出现昏迷状况,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题干中,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生理现象,教师首先应做的就是将其带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D项正确。
A项:如果病人出现昏迷状况,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教师的做法不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6.【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小学生安全教育。当衣服着火时,应在地上来回滚动,利用身体隔绝空气,覆盖火焰,窒息灭火。但在地上滚动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火不容易压灭。同时根据题干关键词“首先”,A、C、D三项均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
A.全体学生
B.有行为障碍学生
C.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D.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7.【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不能仅限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而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关于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幼儿园时期进行“幼小衔接”,学习教学拼音等知识适应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B.儿童的某些行为即使经过了关键期,通过后期的学习也是可以形成的
C.关键期的最初含义来自于动物的“印刻”现象
D.青春期是儿童学业和情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
8.【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相关知识点。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选项A,在幼儿园时期进行“幼小衔接”做法是不正确的,是一种“幼儿小学化”的错误现象,过早的将一年级的知识交给幼儿园的儿童,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故选项A说法错误。
选项B,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但不是不可弥补,只是相对来讲会比较困难一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选项C,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印刻现象是在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关键期。而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印刻现象”。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故选项C说法正确。
选项D,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择选项A。
9.“揠苗助长”主要违背了儿童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揠苗助长指把禾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违背了顺序性。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揠苗助长”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阶段而言的,因此无法体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故排除。
C选项,不平衡性一方面指个体内部统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是指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题干描述并没有体现某一方面发展速度的差异或者不同方面发展速度的区别,故排除。
D选项,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角度上表现为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上的差异,在群体上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题干所述并不特指某个个体或者某个群体,故该项与题目无关。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择B选项。
10.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
A.遗传决定论观点
B.环境决定论观点
C.家庭决定论观点
D.儿童决定论观点
10.【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也称为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可见,华生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内发论,也称为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C和D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择B选项。
以上就是2022福建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每日一练的相关内容,更多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如报名时间、报考指南、考试时间、考试大纲等,欢迎访问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在线咨询客服老师,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全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