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2.21)
- 时间:
- 2023-02-21 09:32:48
- 作者:
- 徐老师
- 阅读:
- 来源:
-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查看▼▼
科目一(1-5)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瞎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老师应( )。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D.埋怨学生能力差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理念中教师观的知识点。新课改倡导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当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应该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认真分析原因,修改计划,促使活动顺利开展。故此题选A。
B项,对于题干中描述的情形,教师应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不应指责门卫,而应反思自身工作中的疏漏,因此B项说法不合适。
C、D两项,劝学生放弃或埋怨学生都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C、D两项说法不合适。
综上,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原因,修改计划,促使活动顺利开展。故本题选A。
2.张老师在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重100克,第二次为8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理念中教师观的知识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的“教育机智”。其中,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发挥教育机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故此题选A。
B项,“告诉学生不必在意”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没有问题,因此B项做法不合适。
C项,“向学生解释是天平本身的误差”违背了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错误的说法因此C项做法不合适。
D项,“不予理睬”会让学生疑惑不解,甚至无心听课,因此D项做法不合适。
B、C、D三项,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故此题选A。
3.沈老师收集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沈老师具有( )。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启发引导能力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理念中的教师观。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以及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题干中沈老师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改造为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进行教学,表明了沈老师具有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
B项,强调课程计划的组织能力。
C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设计。
D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
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故此题选A。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回看自己的课堂录像,找出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该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同伴互助
B.教学观摩
C.进修培训
D.教学反思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有同伴互助、教学观摩、进修培训、教学反思。
A选项,同伴互助,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B选项,教学观摩,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经。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可以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C选项,进修培训,是指教师在完成本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组织活动。
D选项,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题干中董老师回看自己的课堂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学反思。所以D项正确。
综上,ABC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项。
5.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
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个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
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地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了眼睛。
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
张老师:“能!”
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
突然,一个男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
“老师,我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
……
趁着大家那股高兴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
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后来又为什么不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
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地反复实验着: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将杯子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
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产生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
……
张老师后来在备课本中写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材料分析)
5.【参考答案】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张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探索杯子放入水中还不湿纸的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科学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体现出张老师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当学生经历失败之时,张老师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尝试和努力,而是回以学生肯定的、鼓励的目光,充分尊重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体现出张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
(3)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张老师在实验前大胆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又暗示学生将杯子倒着放不湿纸的思路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又在学生成功之后鼓励学生去探索原因,整个实验过程,教师以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引导为准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不断动手探索,而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体会到了探索学习的乐趣。这体现出张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像张老师一样,不断地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断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不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科目二(6-10)
6.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 )。
A.舌尖现象
B.高原现象
C.遗忘现象
D.回忆现象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包括: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图尔文主张的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为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其中舌尖现象是指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这是因为缺少提取的线索,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属于提取失败说理论。题干中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的现象是舌尖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C,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D,回忆是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一般来说,短时记忆的信息量大约有个( )信息组块。
A.5±1
B.5±2
C.8±1
D.7±2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
综上所述,ABC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直觉思维
C.聚合思维
D.创造思维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选项A,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选项B,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选项C,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选项D,创造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题干的关键词是“已知信息”、“现成材料确定方向和答案”,句子的说法符合聚合思维的特征,故选C。
9.“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是用来训练学生的(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常规思维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关键词“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体现的是发散思维,故本题选B。
A选项,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C选项,直觉思维强调的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D选项,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ACD与题干不符合,故选择B选项。
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 ),遗忘的内容是( )。
A.先慢后快、先多后少
B.先慢后快、先少后多
C.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D.先快后慢、先少后多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的特点,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故本题选C。
教师就业没头绪投递简历,获取更多机会
点击下方链接,或扫码进入小程序
公告要求匹配、岗位要求匹配通知
给自己更多就业机会
以上就是2023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的相关内容,更多2022年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如报名时间、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福建教师资格证报名、福建教师资格面试技巧等,欢迎访问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在线咨询客服老师,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全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服务。